台风过后,盛夏热烈,华东师大暑期社会实践第一批学子已经归来!此次实践中,超过150支团队足迹遍布全国,他们步入田间地头,参与乡村振兴,走进乡村课堂,开展科研创新。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实践成果,更有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:成长、责任与热爱的鲜活故事。
· 红色传承:在历史深处触摸时代脉搏
当指尖划过泛黄的史料,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悄然觉醒。这个夏天,多支实践团队走进历史现场,让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
传播学院团队在山西龙门寺采访(古建筑)文保员
传播学院团队用视频记录太行山军民的红色记忆
在山西长治的浊漳河谷,传播学院“行走浊漳·新观太行”团队用8天时间踏访古建筑、红色遗址,36名学子用图文和视频记录太行山军民的红色记忆。“实地考察时才能明白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奥妙。古庙里的石碑刻着禹王治水,船老大说大禹凿山疏水的地儿就在附近,笔锋都带了股劲儿。”2023级新闻学专业陈静怡的话里,藏着历史与现实的碰撞。
历史学系实践团队在市西中学宣讲“上海人民支援抗战”的故事
上海的抗战历史课堂上,历史学系实践团队为市西中学高一学生带来《八方同勠力,万里送戎装》课程。从史料研读到面对面宣讲,同学们让“上海人民支援抗战”的故事变得可触可感。“宣讲中传播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,让我更懂‘责任’二字。”2021级历史学系李雪萌说。
设计学院实践团队在中共四大纪念馆
设计学院“探索红色历史,担当强国使命”团队来到中共四大纪念馆与遵义会议会址两大红色地标,10位学子在庄严肃穆的展馆中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,将实践报告转化为党史教育素材。“踏入展馆,革命精神如暖流涌入心田。”2024级动画专业赵婧鸿的感悟,道出了红色实践的意义——让历史照亮前路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探访王伯群故居
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探访王伯群故居
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家精神: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‘大先生’育人实践及其当代启示”团队,在贵阳展开了一场红色校史的追寻。团队探访王伯群故居,感悟大夏大学创始人“宁毁家产,不辍弦歌”的办学初心;走进图云关抗战纪念馆,体悟战火中坚持施教的担当。“每一处旧址都在诉说‘教育救国’的壮阔历史,这让我们更懂‘教育家精神’的内核。”团队负责人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黎蔼仪说。
· 教育浸润:从美意创意到知识播撒
当艺术遇见科技,当城市智慧走进乡村课堂,教育的种子正在大山深处发芽。
美术学院支教团队教学AI设计特产IP
云南寻甸金所中学的教室里,美术学院“寻美云境”华美支教团队的“智创寻甸”课程热闹非凡。同学们学会了用AI设计“土豆一家”“蘑阿娅”等特产IP,还在麦冲村乡村书屋墙上画出五彩斑斓的主题墙绘。“孩子们的创意点亮了课堂,让我对‘艺术+科技’的力量有了新认识。”2025级美术教育硕士周羽婷说。
汇报展演节目上,彩虹夏令营参营学生合唱《唱享美满》
体智夏令营合影
同样在云南寻甸,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体智夏令营在仁德一小开启,五天课程涵盖武艺坊、趣味体能、韵律形体、AI游戏开发等,实现“体智融合”,为青少年带来多元、创新、充满活力的学习体验。
教育学部“七彩童年·智绘未来”彩虹夏令营在同一小学开启,8位队员开设创意编程、心理剧场、AI绘画、音乐赏析等课程,80多名孩子在“做中学”里成长。曾在线上支教的24级学前教育学系的周秦羽,今年作为带队队长站在孩子们面前:“他们记得两年前的‘故事地图’,现在又跟着学AI绘画——这是教育最动人的双向奔赴。
开展游戏工作坊
社会发展学院师生在泽铁村、麦冲村
社会发展学院“心耕云甸·绘梦再启”团队从“新内生发展”视角探索乡村振兴。30余名师生在泽铁村、麦冲村开展苗族文化设计工坊、游戏工作坊等活动。“衍纸工坊里,孩子们的巧思让我震撼——教育并非单方面给予,而是俯身并肩时,发现每颗心都是待启的宇宙。”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的袁文静感慨道。
《寻味云南:文学作品中的云南美食》课堂
参营学生进行课堂展示
中国语言文学系“山海携手,‘语’你同行”推普支教团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四小,70余位参营学生通过视频配音、话剧表演、故事讲述、歌曲演唱等形式,进行课堂展示,将为期一周的普通话学习成果转化为自信语言、文字的表达。“结课时,孩子说‘以后要讲标准普通话去看世界’——这就是我们来的意义。”2023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曹舒林同学说,七天虽短,希望的种子已然种下。
· 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:从创新实践到根脉守护
当AI走进湿地,当 “大国重器” 走进乡村课堂,科技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实践,照亮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角落。
地理科学学院“AI走进自然课堂”团队在上海崇明湿地
地理科学学院“AI走进自然课堂”团队在上海崇明湿地,用AI工具辅助生态教育:带领青少年设计调查方案、识别湿地生物、记录数据,开发“虚拟助教”。“孩子们用‘形色’‘六只脚’等软件观察时发出的惊叹,让我看到科技赋能生态教育的潜力。”2023级地理科学本科生杨玥说。
地理科学学院“地球说”团队送课进中小学和社区
地理科学学院“地球说”团队与中国商飞团委、吴泾镇团委合作,50余位师生将地理知识送进中小学和社区,打造“红色地理文化”等课程,形成可复制的课程体系与科普模式,让知识走出课本。
数学科学学院团队科普宣讲传播刘徽的数学思想与成就
数学科学学院“数说徽光”活动恰逢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18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期间,近50名师生通过微课和科普宣讲传播刘徽的数学思想与成就。“我们从‘解题者’转变为‘数学文化解说员’,让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人了解到数学不仅是计算工具,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。”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刘雅欣同学深有感触。
外语学院项目团队走访调研乡村建设需求
“福泉山下”项目相关文创设计
外语学院“福泉山下”项目团队依托重固镇福泉山遗址,开发互动游戏APP,结合文创产品、研学旅游构建“数字+文旅+农业”模式。“看着家乡因为我们的宣传受到关注,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。”2023级俄语专业丁顾晔同学自豪地说,他们正让“老文化”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。
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队成员指导实验操作
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在柴咀村开展“大国重器”实践活动
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“探访‘大国重器’,带科学回家” 团队更跨越山海:13名师生深入贵州 “中国天眼” 调研,再赴广西藤县、云南寻甸开展科普,将大国重器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课堂。“柴咀村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孩子们眼中的渴望,是我们前行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2023级本科生李诗琦说,这是科技自信与科学种子的共同生长。
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赴南昌安义县调研 “科技兴农” 实践
来自刚果的高水儿在唢呐传承人家中试吹唢呐
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“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轨振兴” 团队则带来中外视角的观察:3位老师带领中、韩、越南等7国学生赴南昌安义县,调研智慧农业、无人机应用等 “科技兴农” 实践,也探访唢呐制作工坊等非遗传承现场。“唢呐师傅的女儿现场吹奏时,整个空间都‘活’了 —— 这才是流动的文化。” 蒙古国留学生宾德利雅说,中外学生在科技与非遗的碰撞中,读懂了乡村振兴的 “双轨密码”。
· 教育帮扶:跨越山海的爱与坚守
教育的火种,能穿越山川湖海,青年们用课堂与陪伴,为西部地区的孩子打开更大的世界。
孟宪承书院联合支教课堂
孟宪承书院沪浙港澳四校联合服务学习新疆支教实践团
孟宪承书院沪浙港澳四校联合服务学习新疆支教实践团,将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祖国西北边陲。26名沪浙港澳学子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开展“裕见·星光”夏令营,围绕“知中国”“观世界”“见自己”三大主题,为130位孩子带来文化传承、国际视野与自我探索的多元体验。“与港澳同学并肩,看他们用粤语教孩子唱红歌,忽然懂了‘共绘民族团结’的深意。”第二次参与支教的张诚昊同学说。
· 社区服务:在城市肌理中书写担当
社会实践不仅在远方,也在城市社区的烟火里。
孟宪承书院社区助老志愿服务团队为老人教学用镜头记录生活
孟宪承书院 “晨光银龄” 社区助老志愿服务团队,为学校周边社区的老人开启了智能手机 “影像发声” 之旅:7位志愿者用10节课、1场展览,陪伴30多位老人用镜头记录生活。“看着爷叔嬢嬢从‘我不知道用哪个app扫码’的焦虑,到‘我要分享我拍的vlog’的自豪,这就是跨代际陪伴与倾听的力量。”2024级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王雨婷说。
· 国情探索:在大地课堂读懂中国
走出校园,在田间地头、村委会与老区旧址里,青年们正用调研与体验,读懂“中国之治”的基层密码。
同学们在重走“留守红军游击纵队小道”
学生给“留守红军旧址的工作人员上党课”
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“国情调查”团队在江西“红色名村”梓坑村
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“国情调查”团队23位师生奔赴江西赣南“红色名村”梓坑村,访谈村集体规划、采访乡村教师、体验农耕生活,在留守红军旧址听老党员讲奋斗故事。“乡村教师的热忱,村集体带动致富的智慧,比课本理论更有分量。”陈彤芳同学在实践手记中写道。十天里,他们在村干部朴实的笑、老党员眼里的光中,读懂了“难且行”的深意——乡村振兴的智慧,就藏在基层的汗水里,在这片江西赣南的红土地上。
从太行山脉到云贵高原,从红色场馆到乡村课堂,第一批归来的实践学子用脚步证明:青春的成长,不仅在书本上,更在大地之上,而这个夏天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——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团队正在路上!
来源|团委
通联|陈媛、丁玉婷、冯烨、郭子颀、侯静惟、解涛、龙文静、陆燕丽、孙凡丁、易兰、叶扬莉、俞丹、张园、张子茜、赵荣青
制图|夏奕炜 编辑|宗文倩 编审 | 郭文君